《仙那度變奏曲》作為策劃人王嘉驥的主題,以文學策略及比喻手法試圖彰顯當代藝術的文化、科技、政治及社會邏輯,轉借了原文本《仙那度》(Xanadu)在詩、電影與網際網絡空間當中,已經成立的理想樂園之美學意象,但又藉著音樂曲式「變奏曲」(Variation)所轉喻凸顯的「空間變調」的當代世界現實,同時,亦呈現當代藝術家各種對於空間的觀照、想像、探索、再現或實驗。展覽當中的作品多數都展露了某種或隱或顯的空間詩意與韻律節拍。
以文學策略及比喻手法試圖彰顯當代藝術的文化、科技、政治及社會邏輯,進而創造一種科技藝術的詩學。
入圍理由
在《仙那度變奏曲》中,策展人王嘉驥以文學策略及比喻手法試圖彰顯當代藝術的文化、科技、政治及社會邏輯,進而創造一種科技藝術的詩學。 在其策展論述中所企圖聯繫的各面相,包含柯立芝、傅柯、巴舍拉、及超文本先驅「仙那度計畫(PROJECT XANADU)」等,實際上企圖說明以影像作為創作方式的邏輯﹐從這個角度觀察《仙那度變奏曲》,該展覽不但拼貼出新媒體藝術的可能樣貌,同時勾勒出台灣媒體邏輯的一個初探:一個去全球/在地二元立場的政治邏輯顯示於媒體的奇觀語彙。這不但是策展人所試圖找尋藝術對應於現實環境的立場,同時也是藝術作為一個現實的政治諫言。 這種方式是不同於如Guy Debord在《奇觀社會(Society of the Spatacle)》所提出的觀點,相反的是以一個古典觀看方式所呈現的藝術策略。同時顯示出參展藝術家的作品在這個意義下有關於異托邦的文件性(documentality)的政治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