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牛
曾御欽個展
第4屆
2006
視覺藝術入圍

作者曾御欽從自我經歷為出發點,在影像中呈現了一種反省與回憶的自述氛圍,內容則透露了過去某些個人私密的記憶片刻。藉著影像片段跳躍的方式隱藏偽裝,細膩地展示一個隱密的、充滿曖昧記憶的場景、難以言明的官能世界。另一方面,他的影像作品也像一面鏡子,反射了人的深層內心,挑釁成人性意識的深層面,觸及了慾望與道德規範的灰色交會地帶。

 

曾御欽

2004年以《有誰聽見了》系列,獲得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台北獎首獎,並以《那時的投射與反射》、《我痛恨假設  但一開始如果可以  或許能保留些微的》參加C02及CO4台灣當代前衛藝術文件展。創作形式以影像為主,並於2005年受邀參加日本福岡亞洲三年展。

 

2005
伊通公園

關鍵字

×11
  • 毛牛
  • 兒童
  • 錄像
  • 耽溺
  • 無辜
  • 回憶
  • 回憶我
  • 身體
  • 童年
  • 記憶

評審談作品

提供一個如今已歸入傳統、像是凝神入化的靜觀,顯示了它的反思價值。

入圍理由

曾御欽探訪童年,這種探索無論如何是值得肯定的,因為藉由影像力量,它細膩地展示一個隱密的、難以言明的官能世界,動搖了社會對童年的既定認知。換句話,孩童是一個自主能動的生命,不再是單純表徵,屈就於成人對已逝純真的補償與投射對象。再者,相較於快速消費的媒體影像,曾御欽的錄像提供一個如今已歸入傳統、像是凝神入化的靜觀,顯示了它的反思價值。

另一方面,它也像一面鏡,透過孩童被凝視的框架反過來質詢我們的凝視,成功地挑釁成人性意識的深層面,尤其是觸及了慾望與道德如何協商的交界。這不是沒有爭議的,但爭議是當代藝術的美學張力,為立場的判斷提供了一個感受至上的領域,而這塊有限的、以藝術為名的領域就叫做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