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LL ALIVE》區秀詒個展
第18屆
2020
年度入圍

「STILL ALIVE」展出近年的三件作品,分別以三位鏈接馬來西亞、台灣、日本及泰國歷史,又神秘消失或死亡的人物為核心,取用大眾文化既有影像和聲音素材加以複合重組,編造出迂迴指涉此三位人物的敘事,除了藉此實踐「以電影作為方法」,揭顯史述的本質即是一種偏見或虛構,亦提示出電影和流行音樂等大眾文化隱匿的政治性。看似毫無關係的三人在本次展覽中還魂,並在互為文本、彼此交織的狀態下,讓觀者重新獲得自主理解的可能,開啟更多關於冷戰權力網絡與邊界部署的想像,並重新看待與省思馬來西亞、台灣及日本的關係。

STILL ALIVE presents three works created in recent years. Featuring three mysteriously disappeared or deceased figures, who have connected the histories of Malaysia, Taiwan, Japan and Thailand, the three works are composed and reconstructed with existing image and audio materials found in mass culture to fabricate narratives that indirectly hint at the three figures. In addition to using “cinema as an approach” to expose the fact that history is itself biased or fictitious, Au also aims to reveal the hidden politics in mass culture, such as cinema and pop music. The three seemingly unrelated figures are brought back in this exhibition, and the audience gains the possibility to understand them through the intertextual, intertwining representation, which introduce more imagination about the power network and border deployment during the Cold War while prompting the audience’s re-examin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laysia, Taiwan and Japan.

區秀詒
出生長大於馬來西亞,目前生活與工作於台北。創作主要以錄像、觀念、裝置等混合形式,關注影像與世界觀建立之關連,反思過剩影像對於想像與思考的制約,並擴延至影像製造及其與歷史、政治、權力之間的關係。曾獲「2018年亞太釀酒基金會傑出藝術獎」入選藝術家及入圍Han Nefkens基金會 – 巴塞隆納LOOP 錄像藝術獎等獎項。「數位荒原」特約作者與吉隆坡「亞答屋84號圖書館」共同創辦人。

AU Sow-Yee
Born in Malaysia and currently living and working in Taipei, Au Sow-Yee’s practice blends video, concept and installation, and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ed relation between image and worldview as a way to reflect on image’s conditioning of our imagination and thinking before expanding such examination to the production of image and its relation with history, politics and power. Au was a finalist for both the 2018 Asia Pacific Breweries Foundation Signature Art Prize and Han Nefkens Foundation – Loop Barcelona Video Art Award 2018. She is also a guest writer for the online magazine, No Man’s Land, and the co-founder of Kuala Lumpur’s Rumah Attap Library and Collective.

藝術家
區秀詒
克里斯計畫II:If the Party Goes On〈序:To the Party〉製作人、梳化、道具
艾立森
克里斯計畫II:If the Party Goes On〈序:To the Party〉攝影
林志勇
克里斯計畫II:If the Party Goes On〈序:To the Party〉音樂
李婉菁
克里斯計畫II:If the Party Goes On〈序:To the Party〉舞者
Azmie Zanal Abdden
克里斯計畫II:If the Party Goes On〈序:To the Party〉製作助理
謝鎮逸
克里斯計畫II:If the Party Goes On〈If the Party Goes On〉自攝場景製作人
艾立森
克里斯計畫II:If the Party Goes On〈If the Party Goes On〉部分攝影
林志勇
克里斯計畫II:If the Party Goes On〈If the Party Goes On〉音樂
李婉菁
宮殿、山谷、島嶼和他們的月球之旅 攝影
陳侑汝、區秀詒
靜海武士的極盡旅程(三幕劇)之序 : 啟航之歌 歌詞拼貼
區秀詒、陳侑汝
靜海武士的極盡旅程(三幕劇)之序 : 啟航之歌 作曲、攝影
陳侑汝
靜海武士的極盡旅程(三幕劇)之序 : 啟航之歌 部分動畫
俞雲冰
靜海武士的極盡旅程(三幕劇)之序 : 啟航之歌 日文-中文翻譯
AK Harry 小泉ヤコブ
2019.11.28 - 2020.01.19
立方計畫空間

關鍵字

×10
  • 錄像裝置
  • 區秀詒
  • 克里斯
  • Kenis
  • 電懋
  • 國泰
  • 陸運濤
  • JimThompson
  • 谷豐
  • TaniYutaka

藝術家談作品

將眾多影像剪碎予以重編,既追尋歷史也辯證歷史,提醒著我們,真相曾被折進皺褶,過往的遺緒也一直都在,只是我們習慣而不自覺。

採訪及文字整理/吳家瑀

大眾影像作為歷史的殘影,總歸是精簡過濾和布局的視野,抹去一些餘光枝節。而敘事一旦服膺某種成見,便可伺機操弄一場集體催眠。2019年區秀詒個展《STILL ALIVE》,將眾多影像剪碎予以重編,既追尋歷史也辯證歷史,提醒著我們,真相曾被折進皺褶,過往的遺緒也一直都在,只是我們習慣而不自覺。

當距離成全了一種狀態

 「我想是因為距離的關係。」區秀詒說,「我人在台灣,不在馬來西亞。無論是跟馬來西亞的距離,或是跟台灣在精神面上的距離,都影響我這幾年在創作時候的一些想法。」不在家鄉亦為異客的狀態,促使她開始思考個人與國家的關係構成,開始關注國族歷史如何被敘述,東西方世界的動態關係,或是亞洲地區內的區域聯繫。

自2013年陸續發展出〈棉佳蘭計畫〉和〈克里斯計畫〉系列作品,區秀詒召喚大眾文化敘事所迴避和遺漏的政治歷史匱缺,藉此探索及重新想像馬來西亞與鄰近國家的歷史流轉。而此次個展中,三件錄像作品主角原型分別影射馬華商業鉅子陸運濤、在馬來半島失蹤的泰國絲綢大亨吉姆.湯普森(Jim Thompsom),以及馬來西亞的日本少年俠盜谷豐。三人皆為二戰至冷戰期間存在人物,就其相關史實或謠傳,能多方折射以馬來西亞為中心的地緣政治歷史。

從隱約連結到龐然牽引

驅使區秀詒追查和援引歷史素材的動力,是她口中「講起來好像過於巧合」或「順帶一提」的事。比如偶然閱讀到台中神岡空難新聞,發現高中校門口那條「陸佑路」是用陸運濤的父親起名;小時候母親最愛的華語電影明星葛蘭,是陸運濤旗下電影公司的演員之一;或是日本政府佔領馬來亞與台灣時,分別推出政治宣傳電影《馬來之虎》和《莎韻之鐘》。而從日本來到馬來半島的「馬來之虎」谷豐,會否曾與家人途經台灣暫泊呢?

從幼時記憶及其人在台灣遠望家鄉的地理足跡,產生隱約的鏈接和對應,進而牽引龐然歷史的檢索,區秀詒說:「在做研究的過程裡面,這些事情慢慢自己產生了連結,或是形成一個途徑」。

以虛構反動虛構

「我記得洪席耶(Jacques Rancière)寫過這樣一句話:『政治跟藝術其實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斷建構著虛構(fiction)。』」區秀詒沉吟道,「不管是馬來西亞也好,台灣也好,一個國家或是國族的敘事,其實都是立基於一個偏見」。二戰至冷戰結束,世界各國之間的政治關係盤根錯節,馬來半島經歷西方諸強、日本佔領,部分區域甚至短暫被泰國統治過,紛雜交錯的過往不遜於台灣。與陸運濤、湯普森和谷豐相關的神秘事件,便是發生在這段期間。

「事情背後總有它的複雜層面。」區秀詒說,「太平鋪直述地訴說事情,像是強迫餵養一個很直白、很結論式的說法,對觀者來說是不公平的」。區秀詒以藝術的「虛構」反動政治的「虛構」,運用60年代歐美實驗電影對抗主流的「撿拾影像」,破碎剪輯政宣影片、電影片段、冷戰時期影音檔案、二戰期間軍歌等素材,續寫死因或行蹤謎團的三人未竟的想像人生,他們也許變身情報員、與秘密進行的太空計畫有所關連,或是即將航向馬來半島、展開未知旅程。

〈靜海武士的極盡旅程(三幕劇)之序 : 啟航之歌〉的旋律,是展場中唯一迴盪的聲音,卡拉OK的形式、只有旋律沒有唱詞,適切回應了展覽主題所欲凸顯的「虧闕」、「隱匿」,隱約訴說著有甚麼缺席或是隱藏。

 生活裡的魅影

印度藝術家團體「瑞克斯三人組」(Raqs Media Collective)曾說「歷史就是過去的未來」,區秀詒很喜歡這句話。她說:「歷史並不是一個屬於過去的、固著的東西。」呼應著展題STILL ALIVE不僅是對陸運濤三人是否「還活著」的提問,也指涉「構成他們傳奇故事的這些東西,直到今天都仍纏繞著我們的生活,小至個人習慣,大至國與國之間的邊界關係。」

我們至今仍活在歷史政治的流衍魅影,可其自相連續而成的平靜堅實,往往屏蔽遮掩了此一事實。區秀詒打開影像間隙容納洞見,期以思考的景深獲致框架的超越。

評審談作品

透過多重而複雜的影像交喻以及疊加,形成了一群解構國族與歷史的跳接式敘事,藉以批判僵化的國族意識,探討個人幽微的處境。

區秀詒的創作,經常透過多重而複雜的影像交喻以及疊加,形成了一群解構國族與歷史的跳接式敘事,藉以批判僵化的國族意識,探討個人幽微的處境。《STILL ALIVE》一作沿著此一脈絡,藉由三組彼此獨立又相互牽連的錄像與裝置,進一步以馬來西亞為軸心,夾入台灣、日本、泰國等元素,探討亞洲民族國家概念背後的流動性、破碎性。《STILL ALIVE》除了是創作者自陳的「近三年來作品的精神圖景」以外,更代表了當代藝術「幽靈文獻」的類型。 (主筆/高俊宏)

Au Sow-Yee often employs multiple, complex images that are mutually referencing and overlapping to form jump-cut narratives that deconstruct nationalism and history, through which the artist conveys critiques of rigid national consciousness while exploring individual obscure situations. STILL ALIVE continues this creative context and uses three independent yet interrelated videos and installations, which have Malaysia at their core and are incorporated with elements from Taiwan, Japan and Thailand, to discuss the fluidity and fragmentedness informing the concept of Asian nation-states. The exhibition not only, according to the artist herself, reveals her “spiritual landscape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but also epitomizes the genre of “phantom archives” in contemporary art. (Commentator: KAO Jun-Ho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