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身影
第16屆
2018
視覺藝術入圍

《破身影》以「在地實驗」影音檔案庫為基礎,透過委託製作的形式邀請藝術家許哲瑜、蘇匯宇與余政達製作三件全新大型影像裝置,分別回應台灣1990年代三項文化史檔案,包括1995年在二重疏洪道發生的「台北空中破裂節」、小劇場「台灣渥克劇團」早年劇碼,與文化研究期刊《島嶼邊緣》中一篇關於酷兒身體的歷史對談。這些檔案乍看是零散而不規則的計畫,卻不約而同地涉及了某種混雜的、遊戲的、干擾的、庶民的身體狀態,遙遙相對於當時主流文化場域中雄辯、系統化的論述。三位藝術家透過個人化的當代影像,帶領我們重訪上個世紀末以身體官能為基底的文化實踐──關於頹廢的身體、踰越的感官、未竟的烏托邦。此展是台灣1990年代破敗身體的歷史迴光,也是對於晚近文化檔案的改編、致敬與再想像。
 

Artists HSU Che-Yu, SU Hui-Yu, and YU Cheng-Ta were commissioned to create three new large-scale installations that comprise Broken Spectre, based on ET@T video archives and in response to three archives of cultural history from Taiwan in the 1990s, including the Taipei Broken Life Festival at the Erchong Floodway in 1995; early productions of the Taiwan Walker Theater; and an essay on a discussion of the history of the queer body. These archives that seem at first glance to be disparate, disorganized projects, inadvertently coalesced as a certain hybridized, playful, disruptive corporeality of the masses that stood in stark contrast to the eloquent, systematized narrative that was simultaneously occurring in the contemporaneous milieu of mainstream culture.

Through personalized contemporary images, the three artists guide us on a re-visitation of cultural practices based on bodily functions at the end of the last century, in regards to corporeal depravity, sensory transgression, and unrealized Utopias. This exhibition represents a reflected aura of the history of the broken body from Taiwan in the 1990s, as well as an adaptation, homage, and re-imagination of recent cultural archives.

 

游崴 YU Wei

藝評人、研究者、策展人,曾任《典藏.今藝術》雜誌主編與特約撰述,關注台灣戰後藝術與視覺文化,現為倫敦大學柏貝克學院London Consortium人文學暨文化研究博士候選人。


Art critic, researcher, curator, and former editor-in-chief and special correspondent for Artco magazine focusing on post-war art and visual culture in Taiwan, YU Wei is currently a doctoral candidate in Humanities and Cultural Studies at the London Consortium of Birkbeck, University of London.

在地實驗 ET@T

「在地實驗」(ET@T)由藝術家黃文浩創立於1995年,觀察與發展所有具有潛力的藝術形式,並探索因數位文化而產生的不明狀態。


ET@T was founded by artist HUANG Wen-Hao in 1995 to observe and develop all art forms of potential, as well as to explore states of ambiguity produced by digital culture.

展覽督導
余思穎
策展人
游崴
策展團隊
在地實驗
參展藝術家
余政達、許哲瑜、蘇匯宇
展覽執行
高如萱、葉杏柔
2017/7/1-9/17
台北市立美術館E 展間

關鍵字

×0

    藝術家談作品

    「大量的影音資料,除了被檢索引用,還能如何再賦予它們生命?這些精彩而無法重現的過往,該如何運用當代的眼光再詮釋,才能呈現客觀的價值?」

    「大量的影音資料,除了被檢索引用,還能如何再賦予它們生命?這些精彩而無法重現的過往,該如何運用當代的眼光再詮釋,才能呈現客觀的價值?」

    「在地實驗」企劃統籌葉杏柔在梳理二十年來記錄的影音資料時,跟著影像重訪了「台北空中破裂節」、「CO2台灣前衛文件展」以及小劇場與地下樂團演出,而忍不住發出這樣的喟嘆。她期待有更多策展人與藝術家能夠從創作的角度出發,再次解讀這些重要檔案,於是,《破身影》就這樣誕生了!

    探索文化史的另類取徑

    策展人游崴近年的研究興趣圍繞在1980年代以來台灣文化場域中的各種反文化實踐,特別是關於身體踰越、DIY主義、垃圾、噪音與廢墟。基於對1990年代台灣文化的地下場景的興趣,與「在地實驗」早期對非主流文化的關注相契合,因而合作策畫此展。

    游崴說,展題《破身影》除了指涉台灣1990年代地下文化關鍵字的「破」(破裂、破爛),也是對「Brocken Spectre」(布羅肯鬼影)的訛譯與誤讀,該詞指登山者在頂峰時背對陽光所投射出的巨大陰影,而這個鬼魅般的身影,在展覽中變成了一個歷史隱喻——它是我們自身的投影,卻又像是溢出了主體的幽靈。

    此次展覽以「在地實驗」影音檔案庫為基礎,透過委託製作的形式,邀請藝術家蘇匯宇、許哲瑜與余政達製作三件全新影像裝置,分別回應了台灣1990年代的三個特定的文化史檔案,包括「台灣渥克」劇團早年劇碼、「台北空中破裂節」(1995)、,與《島嶼邊緣》雜誌一篇關於酷兒身體的對談。展覽以當代眼光重新處理當時以身體官能為基底的文化實踐──關於頽廢的身體、踰越的感官、未竟的烏托邦。

    三位藝術家相互碰撞

    值得注意的是,三位藝術家都不是當年文化場景中的實踐者、目擊者或是檔案員,這個展覽試圖從他們有距離的、遲到的、主觀仲介下的閱讀中開展可能,而這三位藝術家也以不同的方式貼近歷史。

    大學時代開始零星接觸「台灣渥克」並參與演出的蘇滙宇,重訪「台灣渥克」早期三齣劇碼:《速克達瑪麗》、《屁眼來的人》與《四大淫書》,並從海報、劇照、腳本裡的文字描述中,創作出《屁眼‧淫書‧速克達》。師法渥克的劇場方法,徵集素人演員作現場即興演出,透過跳躍拼接的多線敘事,召喚「台灣渥克」曾想像的一個多義混雜、高低不分的藝術世界。

    許哲瑜則以《重新破裂》帶大家重回1995年的重新橋,疊合了「全民計程車暴動事件」與吳中煒策畫的「台北空中破裂節」,並延伸出吳中煒父親、同時也是台灣戰後政治宣傳畫重要創作者吳二曲先生的生命史。許哲瑜還帶領大家探訪吳中煒老家露台上堆滿了謎樣廢棄物的場景──他們全是吳二曲先生在1980年代為小人國主題樂園所製作的模型。

    余政達的《倘若(島嶼的)身體是一個優秀的(邊緣)粽子》,靈感來自於1995年一篇刊載於文化評論雜誌《島嶼邊緣》14期的對談文章 〈粽浪彈:身體像一個優秀的粽子〉,該文從對端午節與粽子的各種綺想與文化分析展開,探討情慾流竄的身體,及背後的政治性。

    影音檔案庫賦予新的當代性

    「在廢墟中拼湊歷史殘片,加上當代的感性,成為一種新的敘事方式。」游崴說,透過藝術家對於特定歷史檔案的挖掘、調查與再詮釋,開啟當代藝術與1990年代台灣文化史相互碰撞的可能,也為「在地實驗」近年來持續建置的影音檔案庫賦予新的當代性。

    不僅如此,此次也將展覽圖錄的出版視作展覽文本的重要知識生產延伸,除了收錄策展論述與作品圖版之外,並特別企畫了藝術家與歷史檔案的交往過程,呈現作品背後涉及的歷史脈絡,收錄了數篇從展覽延伸出的台灣1990年代文化史書寫。

    「我們並不是要再現史實。」葉杏柔說,儘管藝術家各自用他們的主觀方式解讀,但總能在作品的誠懇中,看到破敗身體的歷史迴光,既是捕捉文化史的身影,也是對台灣晚近文化檔案的改編、致敬與再想像。

    評審談作品

    《破身影》也同時拓展出檔案研究驅動新的藝術創作、意義生產和機構合作的的多向度文化生產機制。

    入圍理由
    《破身影》是由台灣重要的民間研究機構「在地實驗」,以及研究者/策展人游崴所共同發展出的複合性策展計畫。策展人以「在地實驗」的數位影音檔案為對象,邀請藝術家許哲瑜、蘇匯宇和余政達,透過對於歷史檔案的閱讀和詮釋,進行全新創作,並分別回應台灣1990年代的特定的藝術行動和文化檔案。三位藝術家透過風格殊異的影像語彙和空間裝置,展現其對於未能參與的歷史時空和文化環境的想像。《破身影》也同時拓展出檔案研究驅動新的藝術創作、意義生產和機構合作的的多向度文化生產機制。(主筆/賴香伶)

     

    Comments on the finalist artworks

    Broken Spectre

    is a multi-faceted curatorial project developed by ET@T, an important private research institution, and the research/curator, YU Wei. Focusing on the digital video archive of ET@T, the curator invited three artists, HSU Che-Yu, SU Hui-Yu and YU Cheng-Ta, to read and interpret the historical archive and create brand new works in response to specific Taiwanese art movements and cultural archives in the 1990s. The three artists employed individualized image vocabularies as well as installations to demonstrate their imagination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they never have a chance to experience. At the same time, derived from the archive study, Broken Spectre has also ushered in a multi-dimensional mechanism of cultural production, which consisted of new artistic creation, production of meaning and institutional collaboration. (Commentator: LAI Hsiang-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