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界敘譜:五十步的空間
拉黑子.達立夫個展
第14屆
2016
年度入圍

當傳說中的兄妹Sra跟Nakaw漂流到這太平洋最邊緣的地帶,這片土地還沒有名稱,空間還是個無比混沌的概念,直到祖先們一一將之命名並賦予意義。如今,每塊礁岩之上均已刻附了千百年來所累積的記憶,記憶裡包含了孩子的成長、日常的交會、老人的智慧、勇士的故事還有遠古的傳說。這個偏遠、交通不便,且腹地狹小的地帶是生活的全部,是比每個人生命都還要更長的實踐,是所有事情發生的地方。記憶在此不透過文字,轉而巧妙的隱匿在儀式的火堆裡,在婦女拋甩陶甕的弧度裡、在溪間撞擊的漂流木裡、在勇士摘採海菜的肢體裡、在悼念亡者的長夜裡、在祭典的樂舞裡……也在那深不可測的海底,以各種可見與不可見的方式傳遞,自然這些訊息也是以各種可見與不可見的方式接收。

 

拉黑子‧達立夫Rahic.Talif

1962年出生於花蓮阿美族港口部落,現專職創作,從事於木雕、裝置、行為、建築、家具、部落文化再造、原住民社會文化評論等領域。曾在部落裡作為年齡階層制度裡的帶領者mama-no-kapah(青年之父),負責帶領部落青年,組織及管理整個部落。並從採集神話故事、口述歷史和舊部落遺跡開始,重新學習部落的智慧。多次帶領部落族人參與國內外藝術展出及公共藝術創作發表,於2000年獲亞洲文化協會(ACC)獎助前往美國考察當代藝術活動。2014年被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列入海洋文化之代表藝術家。重要作品包括《現代集會所》(1993)、《末始》(1999)、《歸零》(2000)、《站立之舞》(2005)、《殘》(2007)、《颱風計畫》(2008-2013)、《五十步的空間》(2013-)。著有《混濁》。

二十多年來,他不斷地反省與探索自己的思緒,沉澱與積蓄自己的創作能量,使用充滿生命和記憶的漂流木作為材料,打破原住民藝術過往被認知的既定形象,一路走來,已從文化詮釋的社會性批判、思索、重省、再現等可能,邁向對藝術本質之純粹性的探索。作品多蘊含海洋文化特質與部落傳統精神,擅長以淬練後的雕塑線條與語彙精準的裝置傳達對全球化課題的環境思維辯證,探討族群結構瓦解及大社會變遷的現狀,透過自身的行為及藝術創作引發觀者的自我省思。

展覽場地及展覽支援
高雄市立美術館
展出藝術家
拉黑子‧達立夫
案執行及文案統籌
謝宛真
行政執行
蔡孟娪
協同製作
陳昭興、林克己、江維明、簡庭聿
聲音製作
阿努.卡力亭.沙力朋安
吟唱(錄製及現場)
拉黑子‧達立夫、阿努‧卡力亭‧沙力朋安、伊佑‧安查、撒部‧噶照、芭耐‧噶照、伊祐‧噶照、林克己、陳昭興、潘美玉
展覽顧問
張元茜、盧梅芬
專文撰寫
王嘉驥、張元茜、謝宛真、楊雅苓
英譯及校對
明學、DJ Hatfield、林家瑄
阿美族語校對
Rara.Dongi(拉拉‧龍女)
展場攝影
吳欣穎、顏霖沼
行為演出攝影
施合峰
2015
高雄市立美術館

關鍵字

×2
  • 裝置
  • 原住民

評審談作品

拉黑子將部落的神話傳說、個人經驗、對當代人類處境省思透過身體力行的田野工作交織呈現並成功淬練。

入圍理由 Reason for Nomination

在這次展覽中,拉黑子將過去的”颱風計畫”更向前推進,使個別的拖鞋和他的相遇都有一段故事記載。這些記載不只是用文字,也用簽字筆在糖廠古布疋上畫下當時遭遇的環境或它引發的意象。在這個被稱為《旅行》系列的展間中,除了這種個人與無名者另類相遇的文件之外,又加上族語錄音的古調吟唱,產生一種攝人的力量,令人徘徊良久。除了既有的漂流木雕塑、拖鞋這些檢拾素材,他這次個展也把素材擴大到海廢塑膠片和海廢玻璃。拉黑子將部落的神話傳說、個人經驗、對當代人類處境省思透過身體力行的田野工作交織呈現並成功淬練。提名觀察人—林志明

In this exhibition, Rahic managed to advance his previous “Action Project for Typhoon,” and documented the stories of encountering every individual slipper. The stories were not only recorded in words; he also used markers to draw on old fabrics from a sugar refinery the surroundings and imageries associated with the slippers when they were found. In an exhibition room, titled “The Journey Series,” in addition to different documents that recorded his personal, unique encounters with these nameless existences, he included ancient singing in tribal language, creating a captivating power that made people linger. Except for his driftwood sculptures and the slippers that he picked up, he also expanded his use of materials to plastic and glass found on the seashore. Through his personal and physical field research, Rahic succeeded in interweaving and refining the tribal mythology as well as his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contemplation on the contemporary human condition. (Commentator: LIN Chi-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