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紅
第11屆
2013
評審團特別獎

《亂紅》是二分之一Q劇場第七個作品,首演於2012年5月,以孔尚任的《桃花扇》為底本,透過虛構的「鏡中人」與侯方域的「相遇」,以虛實疊映的手法呈現改朝易代之際,文人士子心中對家國、功名、情愛追尋的迷亂與徬徨。

《亂紅》在崑劇的表演中,史無前例地置入臺灣歌仔戲的表演,藉由兩個劇種在「聲腔、語言、妝扮、表演風格」上的差異,凸顯入清之後,侯方域的自我,已然產生巨大的斷裂。兩者在舞臺上的異質衝突,對於崑劇精緻而嚴謹的劇種本質,是很大的挑戰/挑釁。為了讓兩個劇種的角力得到充分的折衝與新詮,而不只是劇種獵奇的拼貼,編導細心經營,從人物、表演、音樂、情節、空間等各方面著手,深化兩者的對位關係。

 

二分之一Q劇場

二分之一Q劇場於2006年成團,但從2004年首部作品《柳‧夢‧梅》,便以裝置藝術與崑曲結合的創新手法,入圍台新藝術獎十大表演藝術。該劇團之實驗崑曲在結合古典與前衛、視覺藝術創作者、崑劇演員與多媒體設計者等多方合作之下,賦予經典戲曲劇本新的詮釋。

導演
戴君芳
崑曲編劇
沈惠如、朱挈儂
歌子編劇
施如芳
崑曲定譜
楊汗如
歌子編腔
何玉光
演員
楊汗如、李佩穎、吳雙、凌嘉臨、陳元鴻
2012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關鍵字

×0

    藝術家談作品

    重新詮釋經典《桃花扇》。

    第十一屆台新藝術獎入圍者群像 ─ 二分之一Q劇場

    文字整理撰稿│盧家珍

    二分之一Q劇場第七號實驗崑劇《亂紅》,挑戰經典傳奇《桃花扇》。透過鏡中人與男主角侯方域的相遇,虛實疊映間,那一朵朵扇底紅桃,竟折射出多重的隱喻。《亂紅》既是李香君「臉上桃花做紅雨兒飛落」的濺扇情節,亦是以「桃花亂落如紅雨」的漫天意象,點出侯方域心中的迷亂與糾纏,這也是身處亂世之人終身的徬徨!

    另闢蹊徑 重新詮釋經典《桃花扇》

    二分之一Q劇場擅於自傳統崑曲取材進行實驗演出,此次入圍作品《亂紅》,挑戰清初作家孔尚任的經典傳奇《桃花扇》。以往傳統演繹《桃花扇》時,大多僅摘取男女主角的愛情線,歌頌悲淒愛情與女性節操,但這次劇團卻另闢蹊徑,深入男主角侯方域的內心,透過崑曲與歌仔戲同台唱和,一窺亂世中的文人彷徨。

    《桃花扇》與《長生殿》、《牡丹亭》並稱為明清三大傳奇,劇作家孔尚任描寫明末歌妓李香君與書生侯方域的愛情故事,同時也呈現了當時政局動蕩與派系結黨,並透過不圓滿的愛情,隱喻家國覆滅。其中最富戲劇性的一段,便是侯方域因受奸臣所害而拖累李香君,被逼得要下嫁他人,李香君憤而撞牆,血濺扇面。正因李香君的決絕太震撼,過去《桃花扇》的改編也多著墨於李香君的情操。

    然而,《亂紅》卻將重心轉向侯方域,探討他有一身才情卻在亂世不得志,且遭小人陷害,甚至在明朝覆滅、清朝當政後還參與清朝的科舉,他的內心經歷什麼掙扎?

    歌仔戲與崑曲 鏡中人與現實自我

    在《亂紅》中,清朝的侯方域與明朝的侯方域兩個角色在台上相互詰問也各自表述,分別以歌仔戲與崑曲表現。劇中侯方域一分為二,明朝侯方域是留在回憶的當下,維持過去的樣貌;清朝侯方域是鏡中的形象,卻是真實的當下。整齣戲可說是「鏡中人的記憶」。鏡中人總是注視著侯方域,侯方域卻看不到他。當鏡中人跟侯方域說話,便成了侯的自言自語。「鏡中人」實際上是帶領侯方域回到過去的「說書人」,也代表侯方域的悔恨之心,以憤怒的聲音不斷責問他、對他冷嘲熱諷、逼他面對現實。

    《亂紅》以崑曲為主軸,並史無前例地將台灣本土歌仔戲納入其中,藉由兩個劇種的差異性,隱喻入清之後,侯方域的自我已產生巨大的斷裂,遊走在時間的迷宮。然而,崑曲與歌仔戲的聲腔、語言、妝扮、表演質地皆有明顯的差異,《亂紅》一方面運用這些差異,突顯候方域在兩個朝代之間的隔閡與衝突,一方面又必須掌握崑曲與歌仔戲並置的和諧度,此番嘗試,不可不謂大膽。尤其崑曲藝術以精緻嚴謹著稱,歌仔戲做為一種「異質」介入,必須從角色、人物、音樂、表演、情節、空間各方面著手,深化二者的關係,才能找到對應的方式。

    在眾多《桃花扇》的改編演出中,《亂紅》竟能以小搏大、另闢蹊徑,從男主角侯方域的心境切入,敘事手法多層,結合獨特的美學與劇場手法,創出《桃花扇》令人驚豔的最佳版本!

    評審談作品

    投射了今天知識分子面對兩岸分裂的心靈困境。

    得獎理由

    本作品建構出不同戲曲形式與其背後文化脈絡、傳統戲曲與現代表演藝術語彙、表演藝術與視覺藝術等多重框架之跨越與對話,達成了藝術形式與文本意義之間的相乘相加,既是一次完整、精良、卓越的藝術創作,而且呈現人性共通深層的自我認同或質疑,更呼應了當代台灣社會來自於長年政治、文化、歷史背景所造成獨特而複雜的時代處境。
    二分之一Q劇場以獨立小劇場的製作條件,長期致力於拓展傳統崑曲現代的生命力,在舞台上展現史詩般的議題,其藝術實驗帶入了基進的前衛性,並成就細膩而成熟的劇場美學。  
    決審團委員 ─ 陳郁秀、楊美英、米歇爾.費斯、凱洛琳達.迪奇、王景生、林志明、蔣伯欣、金宣廷、烏特‧梅塔‧鮑爾

    入圍理由

    透過對原著的挪移、剪接,《亂紅》賦予清人孔尚任《桃花扇》全新的主軸和生命。它所關切的,卻是倉惶失所、改朝換代中的知識分子的處境。因為悔恨和逃避,由明入清的侯方域的自我,斷裂為異時空、無法溝通的兩個部分。編導設計了虛擬的「鏡中人」,置入「歌仔戲」元素,讓這種隔閡和衝突,透過表演質地的異化爆發出來。這齣戲生動的寫照了臺灣島做為中國的「外界」,如何艱困而又不稍懈怠的承受漢文化的事實。它不僅提醒、挖掘了本地許多觀眾很真切的文化接受經驗,更投射了今天知識分子面對兩岸分裂的心靈困境。 觀察委員 ─ 林鶴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