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翊與庫卡
第11屆
2013
表演藝術入圍

《黃翊與庫卡》是年輕編舞家黃翊小時候的夢想,一直希望能夠擁有一個像小叮噹一樣的機器人,最後反而找了工業機器人一起跳舞。他發現因為工業機器人在動作時的精確感,和在跳舞時對自己的要求很像;跳舞時會幻想著自己的身體會發出一些聲音以及數據,甚至可以影響、變化環境。

黃翊說:「工業機器人除了動作精確外,它的身份是一個工具,我其實也是一個公司、一個團體的工具,所以在和庫卡工業機器人面對面時,我有一種面對鏡子的感覺,看著庫卡就像看著自己一樣,所以我決定讓庫卡模仿我的動作,我也學習庫卡的動態,讓自己的身體更機械化。」這也許是亞洲第一個人類與工業機器人共舞的作品,也是台灣藝術家與國際頂尖科技公司藝企合作、互惠的成功範例,此作的科技難度與突破也超越國際上許多科技表演之作。

 

黃翊工作室

極富潛力的年輕編舞家,藝術實踐包括編舞、錄像、攝影、裝置創作,其結合影像和肢體的能力,是林懷民口中「可怕的孩子」。於2010年獲丹麥跨界連結舞團舉辦之第3屆國際編舞大賽第2名以及獲台北數位藝術節數位表演獎首獎。《SPIN 2010》入圍該年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作品。

編舞、機器人程式編寫
黃翊
音樂
Arvo Part、Bach
演出人員
黃翊、庫卡機器人
燈光設計
黃翊
燈光科技、同步系統
歐衍穀
機器人技術指導
林應文(台灣庫卡公司)
機器人工具設備技術指導
楊禮源
2012
台北水源劇場

關鍵字

×0

    藝術家談作品

    科技與電腦,不是工具而已,是陪伴我長大的朋友。

    第十一屆台新藝術獎入圍者群像 ─ 黃翊工作室

    文字整理撰稿│盧家珍

    黃翊,這個林懷民口中「可怕的小孩」,是近年舞壇深受矚目的人物,也是雲門二團的駐團編舞家。平日低調靦腆的他,只要一談起程式與機械,就彷彿被另一個靈魂附身,眼神和情緒都激昂了起來。

    科技是陪伴我長大的朋友

    舞台上,來自德國的庫卡(KUKA)工業機器人馬達骨碌碌地運轉著,呼應著海菲茲所演奏的巴赫小提琴獨奏曲,飛快的節奏、機器手臂的燈光變換、機器關節的運動,與黃翊冷冽低限的肢體動作形成視覺對比。在《黃翊與庫卡》這支舞作中,機器人庫卡就像是被注入了生命,令觀眾摒氣凝視,體會這前所未有的「舞蹈默契」。

    「科技對我有特殊的意義。」黃翊說,15歲時,家裡遭逢經濟變故,一家人從五樓的獨棟別墅搬到一個4坪大小的房間裡,即便經濟條件苛刻,父母仍努力湊錢買了台386電腦給他,他們可以不辭辛勞日兼三份工作,也不輕易放棄對兒女的教育。自獲得電腦那天起,黃翊便下定決心,要靠自己的能力來更新電腦!當同學們還在安裝電玩遊戲時,黃翊的電腦裡已是網頁動畫設計軟體,而且從高中開始,他便靠網頁設計賺取電腦設備更新費用。「對我而言,科技與電腦,不是工具而已,是陪伴我長大的朋友。」

    和機器人跳舞,是黃翊小時候就有的夢想,而《黃翊與庫卡》無異是夢想的實現。黃翊一直希望能夠擁有像小叮噹一樣的機器人,但小叮噹只存在於卡通裡,於是他找了工業機器人一起跳舞,因為工業機器人在動作時的精確感,和他對舞蹈的要求很像。黃翊說,他跳舞時會幻想自己的身體會發出一些聲音及數據,甚至可以影響環境,這也成為許多作品發展的源頭,如為雲門舞集2團編作的《身.音》、《交響樂計劃》、《浮動的房間》等。透過科技去觀看身體,更能發展出不同的編舞角度。

    亞洲第一個人類與工業機器人共舞的作品

    這次與黃翊共舞的機器人─庫卡,主要使用於焊接、打磨、搬運等工業用途。黃翊與庫卡共舞之前,不但要先上課受訓,經過考試及格後才可以操作機器人,且由於台灣安全法規明訂:「機器人運作時,人員不得進入其動作範圍」,所以黃翊必須在不超過法令限制的範圍內,迅速而準確的進行舞蹈動作,他以手電筒來製造間接接觸的感覺,用空間的錯位讓人看起來舞者好像離機器人很近,巧妙的燈光互動吸引全場注意,靈巧的機器手臂動作含蓄並富有獨特的美感。

    黃翊說,機器人不會自己動,因此編舞的過程十分磨人,但好處就是它不會累,很準確,編好了不會忘也不會做錯動作。黃翊認為,庫卡的身分是個工具,自己其實也是一個團體的工具,看到庫卡就像看到自己,所以他決定讓庫卡模仿自己的動作,他也學習庫卡機械化的動態,使彼此的互動產生特殊的質地與關係,讓觀眾覺得庫卡像是活的人,而能夠得到感動。

    「我一直希望能夠創作出符合這個世代的作品,因為我的成長過程經歷了科技大幅度改變人類生活的時期,科技如同空氣一般存在於我的生活之中。」《黃翊與庫卡》獲得了2012年數位藝術表演獎的百萬首獎,黃翊說,這部作品也許是亞洲第一個人類與工業機器人共舞的作品,也是台灣藝術家與國際頂尖科技公司合作的成功範例。如何藉由新的觀念與技術來反思人的本質?如何藉由科技呈現出創作者腦中的想像?對他而言,《黃翊與庫卡》是很重要的一步,他會盡力與更多觀眾分享這個作品,並繼續朝未來邁進。

    評審談作品

    《黃翊與庫卡》是黃翊精研舞蹈與機械共舞的重要轉捩點作品。

    入圍理由

    《黃翊與KUKA》是黃翊精研舞蹈與機械共舞的重要轉捩點作品,從動作出發,將人體與機器的動作,巧妙結合為俱有情感的「雙人舞」。看似前衛,其實相當典雅。黃翊透過研究KUKA工業機器,構思及編創他與KUKA的動作可能性。自己再將電腦程式寫定,經由與KUKA不斷排練,最後在自己設計的舞台上,兩者共同演出。其中選用的音樂節奏──無論是熟悉的Arvo Part 旋律, 小提琴家海菲茲(Heifetz)演奏的 巴赫古典音樂,甚至是單純出自KUKA移動中的機械聲響──均與動作緊密扣合 。再加上兩盞由上照射下來的移動式燈光搭配下,呈現了一場溫馨的小品,彷彿帶領觀眾經歷一場邁向未來藝術趨勢的新方向。觀察委員 ─ 林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