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追想曲
歌仔新調
第10屆
2012
表演藝術入圍

流行歌謠〈安平追想曲〉由許石作曲、陳達儒填詞,1951年發表後,至今傳唱不絕。歌詞中的故事乃是虛構,但在台灣社會發展和與國際接觸的過程中,異國的戀情、漂泊的想像都是扣人心弦的創作母題。

在現代題材的背景之下,《歌仔新調-安 平追想曲》以「歌仔新調」的新詮釋,在表演形式上打造台灣當代歌仔劇的新風貌。本劇音樂總監周以謙老師在「歌仔新調」的定位中,一方面保留三折戲中戲— 《白蛇傳‧遊湖借傘》、《平貴回窯》、《梁祝‧山伯臨終》的傳統歌仔調音樂與唱腔;一方面根據曲文新創曲調,或以傳統曲調為基調重新改編,有新意又不會完 全脫離傳統。《歌仔新調-安平追想曲》描寫了愛情中貧富差距的無奈,以海港、海洋與漂泊母題的意象對應台灣的歷史光譜,尋找獨特的「永恆的混亂,混亂的永 恆」 之特質,而能夠在變與不變之間生生不息。



秀琴歌劇團

「秀琴歌劇團」1986年由張秀琴團長成立。一步一腳印由野台民戲崛起,2000年躍上精緻公演舞台。自2001年入選為國家扶植團隊至今,整齊的素質、動人的唱腔、認真的態度是劇團的堅持,更是劇團的特色。團長張秀琴更於2004年榮獲『中興文藝戲劇獎』。

2011
臺南市立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關鍵字

×23
  • 台語音樂劇
  • 歌子戲
  • 投影
  • 世代親情
  • 新歌子戲
  • 台語流行歌謠
  • 歌仔戲
  • 現代舞
  • 影像
  • 戲中戲
  • 外籍配偶
  • 現代戲劇
  • 現代舞蹈
  • 歌仔戲演員
  • 海港
  • 異國戀情
  • 時代變遷
  • 現代化
  • 歌仔新調
  • 後設性
  • 常民娛樂
  • 流行歌謠
  • 演員生態

藝術家談作品

打造台灣當代歌仔劇的新風貌。

第十屆台新藝術獎入圍者群像 ─ 秀琴歌劇團

文字整理撰稿│盧家珍

「身穿花紅長洋裝,風吹金髮思情郎……」傳唱了一甲子的台語流行歌謠〈安平追想曲〉,讓昔日的台南增添許多浪漫韻味,也激發了編劇王友輝的靈感,打造出一部當 代歌仔戲,不但有橫跨兩代的愛情故事,還融入歌仔戲的百年歷史,更把野台戲打滾了廿多年的秀琴歌劇團帶入國家劇院殿堂,開創了「歌仔新調」的新局面。

在地題材再延伸

成立於1986年的秀琴歌劇團,是個民間職業劇團,日戲演出以傳統古冊戲為主,夜戲以胡撇仔戲為主,每年平均160場的外臺民戲演出,吸引了眾多的 民眾駐足觀賞,展現了歌仔戲和民間生活及廟會慶典結合的常民化特色。2000年起,秀琴歌劇團入選為國家扶植團隊,開始步入公演戲文化場域的行列,平均一 年至少製作一齣公演新戲,依劇本特性及演出場域的不同,呈現豐富多樣的風格。

2011新作《歌仔新調-安平追想曲》以台語流行歌謠〈安平追想曲〉的歌詞內容為故事基本架構,在舊有的元素中重新包裝,以戲中戲的手法巧妙編織, 並透過「阿祿仙」這一個角色,用幾段折子戲建構出歌仔戲的流金歲月。異國的戀情、漂泊的想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的喟嘆、永恆中的短暫、短暫中的永恆 等等,全部交織在一起,舊題材新手法,展演出深度的文化意蘊。

編劇王友輝認為,秀琴歌劇團很難得有實力堅強的雙生雙旦,讓故事線可以有機會變化。王友輝以現代劇場的表現美學,結合傳統歌仔戲的表演,作曲家周以謙則加入了西方歌劇《茶花女》的詠嘆調加上流行歌謠音樂曲線,在歌唱、舞蹈與戲劇三合一的本質中,創造出一種嶄新的歌仔新調。

歌仔新調新詮釋

在現代題材的背景之下,《安平追想曲》以「歌仔新調」的新詮釋,在表演形式上打造台灣當代歌仔劇的新風貌。在「歌仔新調」的定位中,一方面保留三折 戲中戲——《白蛇傳‧遊湖借傘》、《平貴回窯》、《梁祝‧山伯臨終》的傳統歌仔調音樂與唱腔;一方面根據曲文新創曲調,或以傳統曲調為基調重新改編,讓「歌仔新調」名符其實,有新意又不會完全脫離傳統。

秀琴歌劇團團長張秀琴專攻文武小生的角色,唱腔渾厚且扮相俊美,素有南部三大天王之美譽,此次製作演出「歌仔新調」,心頭也有不小的壓力。從小學習 歌仔戲出身的她,身段、唱腔與曲調都不是難事,但現代戲和歌仔戲無論在肢體語言、表情動作或音樂,都截然不同,尤其這次的歌曲是重新編寫,似新非新,似舊非舊,對自己或觀眾都是一大挑戰!

除了結合西方歌劇及傳統歌仔曲調之外,《歌仔新調-安平追想曲》也在舞台設計及影像處理下了工夫。劇中以投影呈現的傳統片段——《薛丁山與樊梨 花》、〈益春留傘〉,巧妙呼應了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或身份認同等問題,展現多層次的戲劇結構。而在序場及尾聲兩幕中,則由流浪舞蹈劇場的現代舞,演繹水手 和愛人的結合或分離意象,象徵臺灣在中荷、中日等等不同時期的歷史光譜,也為這齣劇更添一層深意。

《歌仔新調-安平追想曲》挑戰了歌仔戲的多元風貌,今年五月即正式登上國家劇院!下一步,秀琴希望能出國表演,讓外國觀眾認識這美麗的傳統戲曲。

評審談作品

別出心裁,呈現跨世代的情感流轉。

入圍理由

《安平 追想曲》以民間流傳的故事為情節起點,別出心裁,呈現跨世代的情感流轉。曲詞本色當行,開拓歌仔戲文學創作的多元性;腔調編作與曲詞旋律緊密結合,體現因 詞創曲的音樂脈絡,無論舊調新編,均頗融溶。主要演員唱演雙美,聲情兼備,令人耳不寧傾、目不停瞬;編導統合度及劇場設計整體感極高,戲中戲之運用以及藉 投影之映照,皆具畫龍點睛之妙。此劇不僅為秀琴歌劇團另開新局之作,亦可視為新世紀臺灣歌仔戲創新實驗的代表作。觀察委員─張啟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