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民國
沒人共和國
第10屆
2012
評審團特別獎

隨著2011年(民國一百年)到來之刻,此群展試圖將「中華民國」─ 臺灣的歷史和當下作個參照,進而提出以民國百年之後的未來為藍圖的虛擬國度 ─「後民國」(Republic without People) 。一語雙關的雙重再現道破當下民眾對社會及政治未來方向的極度不確定,及其產生的焦慮感,繼而反映出當今臺灣這島嶼普遍瀰漫的一種去中心、 缺乏身分認同的集體意識形態。

此展覽共24件作品,在高雄市立美術館 盛大開幕,展覽期間更吸引超過六萬五千人的觀賞人次,到高美館看展覽已成為今年藝文界的重要話題之一。從各電視媒體、網路報導,一連串引發雜誌、電子媒 體、藝評的討論上,即可看出本展在藝術圈造成的震撼力,策展團隊和藝術家用這樣的鏡像展覽來歡慶國家的重要慶典,藝術家們期望建立一個以文化立國的烏托邦。
 

策展人吳達坤

吳達坤曾策劃紐約456畫廊的《替身術-台式錄像展》、Blue Dot Asia 韓國首爾藝術中心的《幻影劇場—台灣當代新藝術》。他為VT ARTSALON(非常廟藝文空間)發起人之一,並擔任La Vie雜誌專欄作家。目前任職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執行各項展覽與研究工作。

2011
高雄市立美術館

關鍵字

×51
  • 策展
  • 國旗
  • 國歌
  • 政治藝術
  • 裝置藝術
  • 錄像
  • 行為
  • 觀念藝術動畫
  • 複合媒材
  • 投影
  • 雕塑
  • 數位輸出
  • 瓦愣紙
  • 巧克力
  • 現成物
  • 油畫
  • 手稿
  • 光柵片
  • 國家意識
  • 觀念
  • 建國百年
  • 集體意識
  • 政治正確
  • 國家認同
  • 教科書
  • 武器
  • 愛國歌曲
  • 影像
  • 表演藝術
  • 繪畫
  • 建國百年回顧
  • 反諷
  • 攝影
  • 裝置
  • 太多了寫不完
  • 慶典
  • 紀念
  • 烏托邦
  • 幽默
  • 搞笑
  • 批判
  • 對照現狀
  • 集體創作
  • 錄象
  • 民國
  • 荒謬
  • 自覺
  • 認同困境
  • 戰爭恐懼
  • 美國
  • 中國
+

藝術家談作品

雖然藝術未必能解決問題,卻能提供不同的思辨角度作為現實的參照。

第十屆台新藝術獎入圍者群像 ─ 吳達坤

文字整理撰稿│盧家珍

政治永遠不會懂藝術的幽默,但藝術卻永遠會幽政治的默!在舉國歡慶建國百年之時,24位橫跨老中青三代的藝術家們,卻在南台灣的高雄美術館高呼「後民國-沒人共和國」成立,並以各種KUSO的藝術表現方式,來表達他們對於政治的看法。

臺灣當代藝術中的政治意識

這場「藝術建國」的「開國功臣」即是策展人吳達坤,他的靈感來自於和藝術家友人的政治閒談,而《後民國》的展覽概念則來自於喬治.歐威爾( George Orwell )  於1948年所寫的一部經典科幻小說《1984》。試圖將「中華民國」─臺灣的過去與現在作一個參照,進而提出一個以民國百年之後的未來為藍圖的虛擬國度 -「後民國」(Republic without People) 。

吳達坤表示,《後民國》是一個站在歷史軸線高度上的展覽,以「民國」這個多重意涵的概念,爬梳臺灣當代藝術中所具有的政治意識。「後」除了象徵著在政治學上「民國」這一詞的前途未卜,甚至百年將至的況味,同時也帶有一種對於這個島嶼的未來預言觀照。

《後民國》展覽邀集了跨越三個世代共24位藝術家參展,以他們的時代觀點,重新描繪出這島嶼過去跟未來的文化輪廓跟想像。看藝術家們如何把時間軸線 拉大宏觀地去看待歷史的「過程」,以及如何把焦距調近,以「微觀」的方式去看待某單一事件。儘管同樣是透過政治和時代社會之間的關連來切入,卻產生出不同 的觀點與文化輪廓。

三個世代的藝術KUSO

「藝術家對政治也是有感的!」吳達坤說,像解嚴前後的藝術家如吳天章、梅丁衍、楊茂林等人,呼應本土運動而創作;2000後的年輕世代藝術家又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台灣的議題,因此他邀請了三個世代的藝術家參展,藉由作品產生對照關係,也可以呈現不同世代的政治看法。

因此,我們看到楊茂林挪用卡通海綿寶寶裡的派大星形象,加上希特勒最著名的手勢,暗喻這個世代的領袖可以隨時被監督與批判,但有時也無法避免民主制度中所選出的蠢才,輕鬆調笑意味多於憤怒批判。

自稱長年有「後民國」症候群,對身份認同感到焦慮的梅丁衍,則將日本殖民時期舊照予以改造,並以動畫影音「早安!馬可」讓國旗在威尼斯升起,展場同時也響起國旗歌,將他的「前民國」症候群與「後民國」症候群交織在一起。

新銳藝術家蘇匯宇更是巧扮成中共國防部發言人及美軍第七艦隊司令官,一同對他們並不承認的中華民國說:「生日快樂」,並齊唱中華民國國歌。兩個強權 國家過招,祝賀詞中處處充滿機鋒,逗趣的表演令人笑中帶淚。透過這個假想的場景,以及誇張的對比模仿秀,也突顯了台灣的國際處境。

吳達坤說,透過這樣虛構的展覽,他企圖點出島嶼居民對於未來生活的想像,同時也可看到臺灣當代藝術家對於當今世界未來局勢的不斷提問。「雖然藝術未必能解決問題,卻能提供不同的思辨角度作為現實的參照。」

評審談作品

策展人吳達坤將解嚴以來台灣當代藝術界所面臨極具爭議性的國族認同議題,在此特定年代重新提出新的提問。

入圍理由

《後民國》統合了一群藝術好動份子,在 中華民國歡慶建國一百年時,於「美麗島」之發源地揭竿起義,以戲謔為刺刀、詼諧當子彈,摧毀了沿路所有的「政治正確」碉堡,最後在這塊不被國際所認可的政權管轄地上,建立起相對於民國的藝術烏托邦。在奠基於過往歷史與文件的礎石上,藝術家們打造了介於童話與神話的國度,提供給中華遊魂一處無法安眠的居所, 也讓過往的遊客有了一次難以抹滅的鬼屋經驗,驚悚中帶亢奮地,與民國之屍體進行了一場主體探索的遊戲。觀察委員 ─ 陳宏星

得獎理由

「後民國─沒人共和國」是民國一百年相當特殊的策展計畫。策展人吳達坤將解嚴以來台灣當代藝術界所面臨極具爭議性的國族認同議題,在此特定年代重新提出新的提問。他結合了國內多位長期關切此議題的三個不同世代藝術家,以細膩,獨特的展陳手法,呈顯出經歷殖民、戒嚴等脈絡下不同世代藝術家對國族課題的各種回應樣 態。「後民國─沒人共和國」展表現出新世代策展人的視野與格局,顯現了獨立策展人在台灣的豐富潛能,同時也呼應了「台新藝術獎」在主題性策展領域的長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