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煉金術三部曲」探討當代藝術的商品化對藝術價值體系的影響,進而關注藝術商業利益的分配問題,以及藝術媒體與評論體系的現實狀態。藉由將當代藝 術的運作過程「真實」演過一遍,石晉華曝露了藝術文化界的食物鏈關係,並以一種幽默機智的口吻,具體實現藝術內部的反省與關照。
石晉華
近期重要個展:2010「當代藝術煉金術三部曲」/加力畫廊/台南市/台灣、2008「走筆」/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市/台灣、2008「相對測量」/關渡雙年展/關渡美術館/台北市/台灣、2008「活過測量」/台北國際藝術村/台北市/台灣。聯展:2010「2010台北雙年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市/台灣、2010「續-李仲生現代繪畫獎特展」/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市/台灣。
這反映出一般人對抽象的觀念是沒興趣的,在他們心裡,藝術就一定要有個物品才踏實。
第九屆台新藝術獎入圍者群像 ─ 石晉華
編撰│盧家珍
在概念先行的藝術創作者中,石晉華可說是目前藝壇上最具特色的一位。他獨樹一格的作品,多以「文件」的方式呈現,其中的內容與主題非常多元,從充滿 情感的擬人化鉛筆小品「走筆」系列,薛西弗斯(Sisyphus)般的史詩巨作《走鉛筆的人》,幽默詼諧的《笑話計畫》,對教育充滿批評的「塗繪讀本」, 到異於常理但意義深遠的「相對測量」系列,石晉華作品的面向包羅萬象,雖然文件的基調冷冽,但涵義卻炙熱如火,多帶尖銳的批判觀點,伴隨著濃烈卻內斂的情 感。
一場串演的當代藝術社會寫實劇
《當代藝術煉金術三部曲A Trilogy of Contemporary Art Alchemy》肇始於2008年末的全球金融風暴,當時藝術買氣嚴重緊縮,畫廊紛紛推出低價聯展,要求藝術家提供小而便宜的作品,例如單價在三萬元以 下,尺寸在三十立方公分左右的作品,以因應市場的轉變,石晉華當然也不例外。
有一次,石晉華被畫廊要求提供三萬元以下的作品參展時,他找不到符合條件的作品,於是決定以觀念藝術應對。他將一件十二萬元的《走筆#24》系列作 品,用電鋸切成四分之一與四分之三,分別訂價三萬元與九萬元,並重新命名為《參萬圓整》和《九萬元整》,伴隨的文件也只印出四分之一與四分之三的面積,若 是收藏家想要完整的觀念文件,就要再付六萬元購買。結果切割的不完整作品全都賣出去了,但是完整的觀念文件卻乏人問津,這就是《當代藝術煉金術》首部曲 --《觀念的代價》的由來。
「這反映出一般人對抽象的觀念是沒興趣的,在他們心裡,藝術就一定要有個物品才踏實。」石晉華笑道,藏家都不願意買「觀念」,恰好顯示作品《觀念的代價》的問題核心,也因為如此,他對這個議題產生興趣。
不久,石晉華又再次受邀參加三萬元以下的作品聯展,這次他將一個一元硬幣切成一半,貼在畫布上,取名《伍毛》,定價也是五毛。結果作品又被賣出,依 照展約,藝術家與畫廊必須依照出售作品的定價五五分帳,也就是說,畫廊要支付石晉華二毛五,但目前現今最小的流通貨幣只有伍毛,沒有兩毛五,所以畫廊拿不 出錢來,於是石晉華只好提出「以物易物」的方式,請畫廊到統一超商買麵包,以精密的電子秤切出價值兩毛五的麵包屑來解決此紛爭。
石晉華和畫廊刻意安排了一個切麵包的儀式,整個談判協商、切麵包、秤麵包的過程,都製作成錄像與影像文件。最後把這一小塊麵包放在一個瓷盤上,拍照 之後製作成一份文件展出,也就是《當代藝術煉金術》的第二部曲--《藝術所得》。石晉華將藝術交易搬到枱面上,以幽默的方式表達--在藝術交易中,收藏家 是「最大受益者」,因為作品會增值;畫廊則是「確定獲利者」,因為作品賣出就有收入;而可憐的藝術家最終就是為了那兩毛五的麵包在奮鬥!
說服畫廊一起串演這項作品之後,石晉華又把腦筋動到媒體上。在台灣,藝術雜誌的封面是可以花錢買的,石晉華試圖用價值六十六萬的煉金術系列作品,跟 雜誌老闆交換三十二萬的藝術雜誌封面,他寫了說帖及計畫書,提議交換封面、廣告與三篇的藝評,評論者分別是他正在合作或過去合作過的策展人、藏家、評論 家,最後雜誌將以八本並列展出的方式,每一頁都用一本雜誌呈現,如此一來,雜誌也成了作品的一部份。雜誌老闆覺得有趣,同意這個交易。這就是《當代藝術煉金術》的第三部曲--《封面計畫》。
實現藝術內部的反省與關照
石晉華認為,觀念藝術的發展空間較為寬廣,它以觀念為前導,每個作品最後和觀眾見面時,都成了一種「文件形式」,迥異於常見的框架式藝術品,所以一 般觀眾較難接受。但對他而言,藝術不應只服務美感,更應追求真實,透過藝術家的處理,讓整個人類的社會文明可以被呈現出來,這種挑戰是更愉快和自由的。
石晉華說,每一件《當代藝術煉金術三部曲》都先將構想與意圖跟參與者說明,然後在過程中,藝術家、畫廊業者、藏家、評論家、策展人、藝術媒體,皆扮 演他自己在當代藝術社會中的角,色並依其慣例行事。三部曲將當代藝術枱面下的運作,「真實」演過一遍,雖微型但寫實。最後以「文件」的形式紀錄其過程,並 以「展覽」及發表在媒體的「評論」做為最後呈現的結果。
《當代藝術煉金術三部曲》顯示當代藝術的「物質化與「有價化」對藝術價值體系的影響,藝術商業利益分配的問題,以及藝術媒體與評論體系的現實狀態。而原本不透明但自然的過程,因為透明化而不再理所當然。他希望在這當中能藉著些許的幽默與機智,實現藝術內部的反省與關照。
苦力,貫穿石晉華過去的藝術行為,如今以另一種方式上演著。
入圍理由
苦力,貫穿石晉華過去的藝術行為,如今以另一種方式上演著;這是把藝術的物質構成,置於商品交易的邏輯下,藉以曝現藝術機制及其機構必然有的市場操作。看似 遊戲的耍弄,但其實背負著嚴苛的價值操守,意圖迫使我們諦視這個邏輯的運作,這件名為煉金術的作品,其儀軌是以割損作品、貨幣為前提,精妙地反控了記號的 象徵暴力,資本社會所罹患的交換∕交易強迫症。觀察委員 ─ 陳泰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