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li-yos颱風計畫
消失後的入侵
第9屆
2011
視覺藝術入圍

「Fali-yos颱風計畫-消失後的入侵」是拉黑子以拖鞋為主要媒材的「颱風計畫」系列作品,他以颱風必經路徑與南島民族遷移路線,提出和海洋、島嶼有 著密切關連的論述,延續其長年關注的族群文化議題,並將環境、生態的問題含括進來。利用流動的線條與光影搭配,藝術家試圖與颱風正面對話,進而省思人與自然間的關係。



拉黑子.達立夫

近期重要個展 :2010「颱風計畫-消失後的入侵」/關渡美術館/台北、2009「形塑」/樹谷園區服務中心展示廳/台南。聯展 :2010「台灣報到:2010台灣美術雙年展」/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陸橋之後 - 分類混合共生後的反芻再現」/高苑科技大學藝文中心/高雄、2009「2009綠野仙蹤‧關渡首部曲」國際漂流木藝術創作營/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2010
關渡美術館

關鍵字

×74
  • 裝置
  • 拖鞋
  • 竹籬
  • 漂流木
  • 南島民族
  • 海洋
  • 島嶼
  • 族群文化
  • 環境生態
  • 阿美族
  • 遷移
  • 漂流
  • 旅行故事
  • 重建家園
  • 摧毀與重生
  • 禮物
  • 淨化
  • 與天地共存
  • 文化自我
  • 颱風
  • 垃圾
  • 花蓮
  • 台灣
  • 菲律賓
  • 印尼
  • 方舟
  • 原住民
  • 南島文化
  • 失根
  • 尋根
  • 紀錄片
  • 行腳
  • 雕塑
  • 錄像
  • 行動
  • 芒草
  • 聲音
  • 南島
  • 環境
  • 集結
  • 結構
  • 原始
  • 自然
  • 身體本能
  • 大地為師
  • 裝置藝術
  • 廢棄
  • 環保
  • 批判
  • 素材
  • 返鄉
  • 部落
  • 傳承
  • 足跡我
  • 記憶
  • 複合媒材空間裝置
  • 草船
  • 聖誕老公公
  • 蘆葦
  • 泥土
  • 播放器
  • 祖靈呼喚
  • 原住民阿美族文化
  • 南島語系連結
  • 後工業文化
  • 微觀歷史
  • 生命哲學
  • 大自然
  • Fali-yos
  • 敘事
  • 資源回收
  • 南島概念
  • 溯源行動
  • 旅行
+

藝術家談作品

現在我們對颱風只有恐懼, 其實過去原住民祖先認為颱風會洗刷髒亂的環境,帶來新生命。

第九屆台新藝術獎入圍者群像 ─ 拉黑子.達立夫

編撰│盧家珍

十幾年 來,拉黑子以漂流木的創作而聞名,但近年他在熟悉的漂流木之外,發展出另一個媒材―拖鞋,並於2010年在關渡美術館首度展出《Fali-yos颱風 計畫―消失後的入侵》,這是拉黑子首次以拖鞋為主要媒材的「颱風計畫」系列作品,透過拖鞋的排列組合,以及它們的收集及檢拾過程,觀察颱風的自然意義與南 島民族的遷移路線,探討的議題也從以往的族群文化更擴大至環境生態。

漂流木、漂流拖鞋與颱風

颱 風過後,當大家都在一窩蜂撿漂流木之際,拉黑子卻撿起一隻隻不成雙的拖鞋。這些拖鞋和漂流木一樣,可說是岸邊最多的「垃圾」,它們是誰的拖鞋?為什麼漂流 到海上?漂過那些地方?漂流木與拖鞋跟颱風的路徑有沒有關係?人跟颱風對環境的傷害有沒有關係?這是拉黑子創作背後真正思索的議題。於是,拉黑子將作品命 名為《Fali-yos颱風計畫―消失後的入侵》,「fali」是阿美族語「風」的意思,而「yos」則是人們對大自然所揣摩形容出來的聲音和速度。拉黑 子說,無論是漂流木或拖鞋,帶來這兩者的都是「颱風」!拉黑子對颱風的體會很深,因為1994年夏天的提姆颱風就差點要了他的性命。當時土石流摧毀了整間 工作室,暴漲的溪水把拉黑子沖暈在路邊,翌日,家人以為他已遭逢不測,叫弟弟到海口找尋他的屍體,卻看到他渾身是血的出現。這段驚險的遭遇,徹底 改變了拉黑子的創作及人生觀,他體會到一個藝術家最重要的是找到生命力,從此他開始試圖與颱風面對面,並省思人與自然的關係。「現在我們對颱風只有恐懼, 其實過去原住民祖先認為颱風會洗刷髒亂的環境,帶來新生命。」拉黑子說,現在海邊的拖鞋,人們當成垃圾,但在二、三十年前,颱風過後,海水會帶來一隻隻不 成雙的拖鞋,對貧窮的部落居民來說是上天的禮物,即便是穿著不對稱的拖鞋也覺得開心。

「颱風計畫」―摧毀與重生

每 年夏天,總有颱風從花蓮秀姑巒溪的出海口直撲而來,拉黑子的部落正位於此,對於阿美族人來說,颱風幾乎已經成為生命的一部份,而他們眼裡的颱風,卻和我們 所認知的恐怖威脅大相逕庭。就如同非洲草原的大火卻帶來原始生機一樣,阿美族人認為颱風雖然可怕,但它的力量卻讓所有自然界的事物重新回到原點,彷彿新生 的嬰兒,內在和外在都得到淨化,同時也帶來許多恩典。例如海邊的漂流木,是重建家園最好的材料,還有從山上沖下來的山豬、山羌、山羊等動物,甚至有時也會 撿到漂來的農作物與垂死的魚,讓大家都非常興奮。也因為如此,阿美族人視颱風為自然界的正常循環,他們敬畏颱風,也迎接颱風,他們以正面的態度面對一次又 一次的洗禮,不但外在的環境得到更新,內在的心靈也同步淨化。這種「與天地共存」的哲學,在如今地球暖化、生態浩刧的時刻,特別顯得珍貴。為了呈現颱風帶 來的兩種對立力量―摧毀與重生,拉黑子把關渡美術館的展場區分為兩個空間,一個呈現颱風席捲過後摧枯拉朽的廢棄景象,三千隻不成雙的拖鞋,有的殘破得只剩 鞋墊、鞋底,以漩渦狀向上盤旋、騰空,然後向另一頭直洩而下,宛如颱風捲起的土石飛揚,氣勢驚人;另一個圓形空間則呈現歡樂的景象,竹籬上的拖鞋就像是部 落曬魚的場景;漂流木方舟裡坐著戴聖誕帽的玩偶,象徵颱風為族人帶來禮物;色彩繽紛的拖鞋垂吊在空中,像是海裡的魚群,也代表人類對資源的掠奪。

拖鞋的南島漂流之旅

「颱 風計畫」使用的拖鞋數量非常多,有趣的是,展場這三千隻拖鞋都是拉黑子從2007年開始著手收集撿拾的,它們來自台灣、菲律賓和印尼。「每隻拖鞋都有一段 故事,數千隻拖鞋就有數千個不同的歷程,我撿第一隻拖鞋的時候還沒有感覺,當我撿到第二千隻的時候,我開始覺得拖鞋有話要對我說。」拉黑子回憶著。於是, 拉黑子以颱風必經路徑與南島民族遷移路線,一邊撿拾拖鞋,一邊沿途拍攝當地影像,作為創作元素之一。而在行走台灣、菲律賓及印尼等地後,他發現南島民族雖 然隔著一片海洋,也有不同的語言和文化,但彼此的風土民情卻令他十分熟悉,就好像小時候在部落裡的感覺。而且因為南島各地氣候普遍高溫多雨,拖鞋便成了共 同的穿著象徵。因此,拉黑子將「拖鞋」視為這次創作重要的對話元素。「拖鞋因為輕便又廉價,所以容易被忽略和丟棄,但拖鞋卻清楚記憶著主人的腳紋和走過的 路,它們隨著海水漂流、然後彼此相遇,人不也是如此?」拉黑子不厭其煩地長時間撿拾拖鞋,正因為它們帶著各自的的經歷與旅行故事。拖鞋的漂流,就像是在訴 說著南島民族永無止盡的遷移故事,有著無法尋根也不知伴侶在何處的遺憾。拉黑子藉著撿拾拖鞋,連結颱風與南島經驗,一方面尋找文化自我,一方面省思環境與 自然。而透過他的三千隻拖鞋―你,又看到了什麼?

評審談作品

以海邊撿拾的拖鞋為起點,延伸出南島族群的當代處境議題,表達了台灣南島族群藝術家參與當代議題的企圖。

入圍理由

拉黑子以海邊撿拾的拖鞋為起點,延伸出南島族群的當代處境議題,表達了台灣南島族群藝術家參與當代議題的企圖,展覽呈現跳脫傳統符號,提供了省思環境的另一種觀點,拉黑子用心經營具當代性的南島藝術多年,此展覽應為其另一階段的開始,其開發的新空間,令人期待。觀察委員 ─ 李俊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