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美人花月夜》是全新創作的樂曲,以彈撥樂器中阮及柳琴雙主奏形式演出,剛柔並現的音色,刻畫出英雄與美人的花月夜。這也是國樂表演首次融合戲劇、多媒體的展現。在主體的音樂演奏之外,加入了「說書人」的角色,在曲目開始前敘說英雄和美人的事蹟。演奏者也有肢體及戲劇的表演,加上燈光設計,營造不同氛圍,巧妙地將音樂與舞台戲劇融合成為一種情境式音樂會。這是國樂表演形式的一大創新,開啟瞭國樂展新的可能。
國家國樂團
1984年9月,由教育部輔導設置以協助教學及演出,是為「國立藝專實驗國樂團」之肇基。除了在國家音樂廳及演奏廳定期演出外,並配合教育部藝術教育推廣活動,經常巡迴台灣地區各文化中心及各級學校、社區演出,此外並承辦文建會文藝季國樂節目活動。1990年2月,行政院通過「實驗國樂團設置要點」,並核定自1992年起分三年擴編為九十三人之大型樂團,樂團業務亦自單純之演出,擴及出版、推廣教育等工作。2006年更名為「國家國樂團」。
由於國家國樂團係由小型編制逐漸演進為大型樂團,各種編組都經過時間的訓練,因此演奏形式多樣化蔚為其特色之一。從獨奏、重奏、小組合奏以至於大型合奏,均能在清淡雋永間見其精鍊,在氣勢磅礡中不失其細緻靈動。國家國樂團擅長於演奏各種風格的樂曲,除了與許多作曲家長期合作,編寫不同類型的作品,以拓展演奏層面外,更希望在傳統精神的蘊蓄中,建立當代的音樂文化。
除了在國內舉辦各項音樂會外,國家國樂團亦曾在法國、英國、西德、瑞士、奧地利等國巡迴演出;我國駐外第一個中華新聞文化中心在紐約開幕,國家國樂團以菁英小組應邀演出六場其後並應邀前往哈佛大學演出。1996年二月再度應紐約中華新聞文化中心之邀於「臺北劇場」演出三場,並再次應邀至哈佛大學演出,隨後在「Holmel Auditorium AT&T Bell Laboratories」 、「Savannah Asian Festival」演出,獲得中外人士的讚譽。
目前國家國樂團除了持續原有的業務外,並積極拓展各項相關工作,另一方面則透過嚴格有效的訓練,以求自我的提昇。
「改造傳統」勢必引發適應性的問題,國家國樂團選擇本可不用理會的荊棘路,跳脫「裝飾」與「模仿」,將傳統音樂勾勒出新貌。
入圍理由
「改造傳統」勢必引發適應性的問題,國家國樂團選擇本可不用理會的荊棘路,跳脫「裝飾」與「模仿」,將傳統音樂勾勒出新貌,挹注新的活力。映證美人不至遲暮,不在巧笑獻媚,而在志節;英雄終不白頭,不在厚顏的開疆闢土,不在無所不用其極的智取豪奪,乃在風範。
該展演在視覺經營、編導抑或執行上雖極有待爭議,尤其是服裝、面具、肢體動作和說書者設計的演出風格,但就企圖劃破舊日成就的創新上,有效地營造出彈撥樂獨有的脾氣火侯之匠心,與體現台灣國樂現階段人文的完整度,均值得令人擊掌。也讓評論者更留心回歸其摒神斂容的音樂質地,不至陷入於小格局的品味風韻之錙銖計較,並轉而嚴肅地思考盲目從事跨領域藝術時反到危及本質的虛晃與荒謬,體察到台灣普遍欠缺美感的恐懼下無所不在的囫圇吞棗與拼湊。其價值更在其分辨精神音樂與遊唱樂手的不同,化解都市化與庸俗化的危機,覺醒意識與生命存在的深度仍該是讓音樂絕對無儔的所在。